0 1
中心简介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3月,是依托学校悠久的欧亚区域语言教学与研究,以及先后成立的俄罗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欧亚地缘政治与经济创新团队运行的独立、实体性科研机构,陕西省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服务陕西高水平向西开放战略,涵盖区域国别学理论、比较区域治理研究、中亚国际关系研究、中亚历史文化与民族问题研究、中亚教育与语言问题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下设欧亚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室、欧亚战略研究室、中亚区域国别研究室、中亚非传统安全研究室。中心现有专职科研人员12名。近5年,中心先后获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提交决策咨询报告30多篇,其中多篇被国家级领导人批示,出版专著4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1篇,2023年被陕西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
0 2
招生信息及专业目录
中心为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培养单位,设有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中亚区域历史文化与社会、中亚国家的政府与政治、中亚语言与教育、中国西部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与发展5个方向,拟招收8人,学制3年。中心采取导师团队制方式,形成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涵盖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学和经济学教育背景。研究生培养过程注重提升实践和田野调查能力,最终实现“会语言、通区域(国家)、精领域”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目标。
具体信息请查看《西安外国语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s://yzw.xisu.edu.cn/info/1080/3182.htm)
招生目录查阅请登录:https://yzw.xisu.edu.cn/0152.pdf
0 3
导师简介
薛福岐研究员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1985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俄日语系俄语本科专业,1997年3月~2002年6月,在俄罗斯国立普希金俄语学院获得语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2017年3月至2024年8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俄战略协作高端合作智库办公室主任,自2018年以来参与筹办六届“中国与俄罗斯:新时代的合作”智库高端论坛,目前已经为中俄两国之间层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轨半”交流平台。主要研究领域涉及比较政治学(俄罗斯政治)、比较政治经济学(欧亚国家的发展问题)以及欧亚区域研究,近年来围绕原创性分析框架和概念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撰写的智库报告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多篇内部报告被中办国办等采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特等奖及二、三等奖多次。
黄达远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西外领军学者”;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常务理事。第十五届西安市政协委员。学术兼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西北大学《中亚论丛》编委;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与社会学院兼职教授。此外还兼任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环东海与边疆研究院、伊犁师范大学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河西学院“河西走廊智库”等多家高校的特聘教授(研究员)等。研究领域涉及欧亚民族与文化研究、中亚与丝绸之路区域研究等。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青年项目各1项,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还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3项。主持完成中央统战部委托项目、教育部与国家民委项目7项。迄今在《学术月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俄罗斯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西北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10余篇。先后出版学术专著和文集等6部(含合著),代表性专著《欧亚时空中的中国与中亚》(社科文献出版社,2022年)先后被澎湃新闻纳入当年“季度书单”并在“上海书评”做了长篇专访(2023年)、入选2023年“深圳读书月”100本好书名单。
王志教授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政治学理论学科团队带头人。2002-2005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获得法学(国际关系)硕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得法学(国际关系)博士学位。2018年9月-2019年8月联合国大学比较地区一体化访问学者(比利时布鲁日)。陕西省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地区主义和中亚国际关系,特别中亚区域治理、区域合作与一体化、中亚大国博弈等研究。先后承担陕西省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在《世界社会科学》、《东北亚论坛》、《教学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专著《制度与规范:比较视野下中亚区域一体化研究》获得第十六届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0余篇研究报告为省部级以上政府采纳,承担的《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为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线上)。
耶斯尔研究员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法学博士。2005年9月~2021年1月,在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工作;2021年1月至今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亚地区政治、历史与文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两项,正在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一项,主持完成新疆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出版专著一部,合著三部。2016年10月,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荣誉称号;2019年12月获得新疆自治区第五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2020年9月,科研成果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余源教授
2011年毕业于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对比语言学专业,获哲学(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安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第七批青年百人计划学者。主要从事俄语语言学及东斯拉夫国家研究。截止目前,共出版学术专著1部,译著1部,教材3部,参编译著2部,参编词典1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曾荣获全国俄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三等奖、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大赛三等奖、西安外国语大学第二届青教赛非英语组公开课第一名、西安外国语大学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参与国家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1门,主持省级一流(线上)课程1门,为外研社制作课程思政课件1门,在全国俄语教师及多语种教师研修班开展讲座4场。
王思亓副教授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喜马拉雅区域研究,方向包括民族文化与国家治理,医疗、生态与区域发展。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2014-202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2022-今)、主持完成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西藏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与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在CSSCI来源刊、北大核心刊等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先后获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7、独著)、国家民委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8、独著)、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21、一作),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21)。承担“文化人类学理论前沿”、“全球化与文化”、“区域国别学理论”、“跨文化研究与田野调查”等本科与硕士课程。兼任中柬国际文化交流研究会文化顾问、陕西省孔子研究会理事、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齐赵园副教授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分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区域国别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社科联中青年社科人才库专家。西安外国语大学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专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欧盟的中亚政策研究、法语国家和地区安全问题研究等。
王石副教授
经济学博士,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学者”中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近年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和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统计与信息论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SSCI、CSSCI源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牛丹丹
2008年9月-2012年6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3年9月-2016年6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6年9月-2020年6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20年8月至今,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工作,研究方向为地区主义研究、太平洋岛国研究。学术成果包括《9·11 事件后美国政府对拉美地区公共外交的新变化》,《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新世纪以来中国和美国对拉美地区公共外交的比较》,《拉丁美洲研究》,2015年第6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以巴西应对寨卡病毒危机的措施为例》,《拉丁美洲研究》,2017年第2期;《现代环保运动的先声:健康忧虑与美国首次反核污染运动(1954-1960)》,《西部史学》,2022年第2期;《大国核试验对太平洋地区的环境影响——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的核试验为例》,《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6期。正在主持研究教育部西部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海外领土的合法性建构及其失灵现象研究--以美国对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政策为例”(21XJC770005)。
康喆文
讲师,本科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于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后。主要从事语言符号学、政治文献俄译、社会文化地理、区域与国别研究的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项目等课题多项,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外语》《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世界地理研究》《西伯利亚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报》《陕西日报》等重要报纸,其中《应急语言策略探析》一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裴丽敏
文学博士。研究领域:中亚历史地理、俄汉互译。本科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间在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大学进修一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于2021年10月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在俄罗斯BAK核心期刊发表3篇学术论文;参加俄罗斯“国际青年学者艺术、学术作品竞赛暨布宁诞辰150周年纪念”(俄罗斯,2020年10月),在“关于布宁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学术研究”中获得二等奖。
韩淑珍
西安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与欧亚文明研究中心师资博士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研究中心秘书,撒拉族研究会会员。研究领域:区域国别、中亚医学社会史、中亚医学人类学等。2009年9月-2013年7月就读于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9月-2018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19年9月-2023年7月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中心,获世界史博士学位。在《中国穆斯林》、《西北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承担本科生课程:《欧亚区域概况》、《当代俄语国家专题讲座》、《俄罗斯国情文化》等,研究生课程:《“一带一路”专题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