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时间:2024-10-22 点击:
区域国别学属于交叉学科,是对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人文、地理、资源等进行全面研究,具有战略性、综合性、集成性、对策性、实用性和即时性特征。区域国别学的任务,是打通原来分属于各独立学科的知识领域,系统探究区域、国别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其规律和走向,形成交叉和统合的知识体系,为我国深刻了解世界提供学术指引。
西安外国语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4所外语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主要语种齐全的普通高校。1951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由兰州大学文学院俄文系、西北大学外国语文系俄文组、俄文专修科合并组建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西北俄文专科学校。1952年,中共西北局党校俄文班并入西北俄文专科学校,1958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学院,2006年更名为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23年被教育部、国家语委评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为落实该精神,学校立足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主设置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大力发展区域国别学。依托近年来先后成立的“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等五大研究院,学校设立了15个研究中心、40个研究团队,其中波兰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备案,海外中国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培育基地、陕西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中心获批第四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为了进一步统筹区域国别学科建设,2024年学校成立区域国别学部,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多语种与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的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当前,学校已经构建起了西北地区唯一的本硕博全覆盖的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体系,跻身教育部“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院校行列。
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是学校区域国别学主要培养单位,设置了四个研究领域,统筹各研究方向。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翻译与国际传播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前提条件。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及陕西向西开放离不开多语种翻译与国际传播的支持。该方向旨在发挥多语种优势,及时译介欧亚地区重大热点敏感事件的舆情信息,面向欧亚地区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与陕西向西开放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亚地区国家为了对冲俄乌冲突带来的风险,实行更加积极灵活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维护其独立和自主性。欧亚地区正在发生区域一体化、分化与重新组合等多个趋势交织并行的复杂变化。这既为我们与欧亚地区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务实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该方向旨在通过跨学科综合研究和田野调查,不断深化对欧亚地区结构性变化的认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智力贡献。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区域。作为大博弈场所,中亚地缘政治博弈日益激烈,互联互通是重要博弈对象,域外大国的参与导致区域治理问题进一步复杂化。该方向重在分析影响中亚区域治理的内外因素,并将互联互通作为重要案例,探讨提升中亚区域治理的路径,保障“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实施与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运行。
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边境线漫长,自古以来陕西战略地位重要,对稳定整个西北边疆并辐射周边地区局势具有不可替代性。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地区是民族迁移和宗教传播的通道,居住着哈萨克、柯尔克孜(吉尔吉斯)等跨境民族。中亚还面临着治理“赤字”,如水资源纠纷、恐怖主义、边界划定、族群冲突等问题。该方向注重研究中国—中亚区域安全合作与涉疆的反恐反分裂斗争、面向中亚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等涉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工作。
1. 导师简介及所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情况请见:https://mp.weixin.qq.com/s/yEa5BY8vSjZvtDw0B43zgg 2. 报考条件等详见:https://yzw.xisu.edu.cn/ 3. 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电话:029-85319238、029-85319671
上一条:【欢迎报考】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环里海研究中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通知
陕ICP备05001583号-1 © CopyRight 2002-2012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437号 邮箱:keyanchu@xisu.edu.cn 电话:029-85309242